我國高校自主招生於2003年正式啟動。10年來,自主招生始終伴隨著各種質疑的聲音,缺乏有效監督的自主招生是否公平?是否會導致腐敗?隨著媒體的各種報道將人大招生就業處處長蔡榮生涉嫌的違法違紀行為指向“自主招生環節”,這些質疑就變得更加尖銳。未經官方證實的消息說,蔡榮生已交代招生等問題涉案金額達數億元。“100萬上人大,大家都聽說過。”一位參加過人大藝術特長生考試的學生說。這則來自《北京青年報》的報道出街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馬上澄清,並沒有接受記者採訪,從來沒說過“100萬可以上人大”。
  蝴蝶效應的理論告訴我們,一個小動作就能引起一連串的巨大反應。現在關於中國自主招生黑幕的質疑,也是源自一系列連鎖反應:蔡榮生持假護照從深圳闖關被截獲——他是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的處長——據說招生等問題涉案金額達數億元——人大自主招生存在腐敗黑幕——中國高校的自主招生都存在黑幕……梳理見報的事件經過,你會發現邏輯上是站不住腳的。把一個官員的腐敗個案,聯想到我國高校自主招生都存在見不得人的勾當,聯繫點不過是他是某一高校管招生就業的處長。至於涉嫌的違法違紀行為到底是不是“自主招生”,涉案金額到底有沒有數億元,都還是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根本經不住推敲。“100萬上人大”的信源已被否定,邏輯鏈條的一環已斷裂,連人民大學在招生上存在權錢交易都無法坐實,那麼自主招生可謂“躺著中槍”,外界的無限猜想重傷了自主招生公信力。
  事實上,蝴蝶效應只是一個比喻,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的蝴蝶,偶爾扇動記下翅膀,根本不可能幾周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現在關於自主招生黑幕的猜想就算不是空穴來風,也沒有確鑿的事實和證據。有一分證據就說一分話,從蔡榮生的腐敗問題,聯繫到中國的高校自主招生都存在腐敗,實在太牽強。“100萬上人大”果真是“大家都聽說過”嗎?人大自主招生的口碑真的有那麼差嗎?請不要用含糊其辭的“大家都聽說過”來混淆視聽。即便真的少數人有所耳聞,那也不過是聽說而已。沒有真憑實據,那是對人民大學的構陷。
  蔡榮生的生財之道很多,有報道稱蔡榮生很早就涉足資本市場,並多家公司擔任獨立董事。那麼,蔡榮生的腐敗問題到底有幾成涉及自主招生呢?把一個不合格的學生招到知名高校,經過的環節很多,單憑一個招生就業處處長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真的經過層層把關還是有漏網之魚,那麼一條流水線上的人都難咎其責。早在2009年《中國青年報》對2117名公眾所作的關於自主招生的在線調查中,就有66.7%的人認為“錢權交易不可避免”,現在出了蔡榮生案,“大家都聽說過”更加劇了公眾對自主招生公平性的擔憂。
  由於自主招生可獲得相對官方分數線的大幅優惠,因此,社會普遍存有對高校自主招生引發腐敗的擔憂。我對自主招生依然有信心,就是因為制度設計的嚴謹,讓哪怕在蔡榮生這個環節出現問題,也難以撼動整個高校自主招生的根基。如北大自主招生有“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那麼在過招生處處長這關前,先要過中學校長關。高校自主招生也要經過高考這關,如果成績很差的學生,哪怕自主招生給他降低20分錄取,也未必考得上。再加上自主招生的名單都要在網上公佈,讓公眾對自主招生進行監督。有那麼多硬杠杠,其實高校能自主招生的範圍和幅度並不大,換句話說,能夠產生腐敗的權力是有限的,一個處長沒那麼大的權力讓差生交錢直接進人大。
  美國從1636年建立哈佛學院開始,繼承了英國的大學自治傳統,一直奉行自主招生。其不同的高校可根據大學入學考試成績、推薦信、高中成績或排名、高中修學課程、面試、論文或自傳等綜合評價衡量學生以決定是否錄取,其招生自主權比人民大學等高校要大得多。可是,關於美國大學特別是名校自主招生腐敗的新聞、傳聞可謂少之又少。從外國的經驗來說,腐敗並不是高校自主招生的伴生物。不能因為出了蔡榮生案,就認為中國高校自主招生必然與腐敗相關聯。
  文/普嘉  (原標題:別因蔡榮生案,自主招生躺著中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zdtbckpx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